337345313744094587.jpg

一、怎麼如法的過生日:
現在大家,特別是年輕人,過生日都喜歡開派對,覺得和朋友們聚在一起吃喝玩樂,特別的高興。生日聚會不是不能辦,但作為佛弟子來說,應該遵循佛陀的教言。

聚會時不要吃殺生的食物,如果能吃素最好。大家過生日聚在一起,就是想要快樂一下。但是從教義上來說,聚會本身不會帶來幸福與快樂。幸福的正因來自於福報。要獲得福報也很簡單,就是積累善業。因此,大家要謹慎維護自己的身語意,行持善法,這樣才能增長善業。

很多人喜歡在生日聚會的時候吃大量的海鮮、野味,這樣會殺害的眾多生命。須知,十不善業中,殺生的罪業特別大。因為一切眾生都知道愛惜自己的生命。如果殺生,根據佛經的記載,會招致種種惡劣的果報:今生和來世短命;經常遭遇恐怖的事情;命終墮入地獄;地獄業報受盡托生人身,也會多病短命。作為佛弟子,在生日慶祝的時候,務必思維因果,切莫南轅北轍、得不償失,本來想求得快樂,反而造下受苦的因。

另外,生日聚會上吹蠟燭的環節,從佛法上來看也有問題。我們供燈從緣起上來說就是希望以光明驅除自他眾生的無明黑暗。生日蠟燭雖然不是為了供佛,但是吹滅光明並不是一個好的緣起。一般人在吹蠟燭的時候,多半會許願,想要這個成功、想要那個如願,這樣的想法也是有問題的。這是一種迷信,沒有任何意義。還是那句話,想要幸福、想要財富,都要靠福報,都要累積善業。蛋糕作為一個對境,根本幫不上忙。

如果在過生日的時候,想要祈福、許願,應該在三寶面前進行,這樣才能累積廣大福報,三寶才是真正的功德田。放生、佈施、供燈、供養三寶,這些都是極好的方式。

最後,要提醒大家,過生日的時候,沒有理由感到快樂,因為壽命無常,又過去了一年,自己也離死亡又近了一步。當然,從世間法的角度,你可以覺得過生日快樂,但是我還是要提醒大家思維無常。如《法句經》所言:“是日已過,命亦隨減,如少水魚,斯有何樂!”

二、怎麼如法的成辦婚禮:
結婚,從世間法來說,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。特別在這幾年,隨著經濟發展快速,大家對於婚禮的標準也越來越高:要準備新房、要有嫁妝聘金、要拍創新豪華婚紗照、要訂豪華飯店的酒席、迎親的車隊也要豪車。。。這些都是世間八法。作為佛弟子,應當儘量減少這方面的投入。

比如,為了要有面子,婚禮酒宴往往要殺大量的海鮮。須知在婚禮這個吉祥的時刻,殺生是非常不好的。常有很多信眾告訴我,他們自己也不想殺生,都是這他們的父母非要這樣,他們覺得自己如果阻攔父母的意願,就是不孝順了。須知,這個時候順從父母,並不是孝順。殺生的果報之前已經說了,如果殺生,你和你的父母都要承擔殺生的果報。婚宴沒有必要太在意外人的評價,食物美味、豐盛就很好了,不需要大量的葷菜。

大家都希望婚姻家庭幸福,正確追求幸福的方式,如上面所說,就是行持善法,累積福報。如果可能,大家最好從婚禮龐大的支出中,節省出一部分,用了供養三寶。這樣行持善法,對家庭非常吉祥。

三、如何正確地對待死亡:
人在死後,就會進入中陰身的狀態。漢地往往也將這種狀態的人稱為“鬼”。中陰身具有天眼通、他心通等神通。在中陰身階段,為亡者行持善法,如超度、供燈、放生等,中陰身會立即感受到加持,會從中有階段的恐懼中解脫出來,往生善道,甚至清淨刹土。

如果修法的人有貪心,在念經修法的時候,不是以利益亡者的悲心,而是以貪圖供養的貪心來修法,中陰身狀態的亡者能立即感受到並產生極大的嗔恨心。這樣對亡者非常不利。

另外,亡者生前留下的財產,也需如法處理。這邊亡者屍骨未寒,那邊親屬就為了財產吵得不可開交。亡者的中陰身會看到這些,並產生大嗔心,這將導致亡者墮入惡道。最好將亡者的財產佈施一部分,供養三寶、請僧眾修法回向。這樣才是利益亡故者的最佳途徑。

華智仁波切有一個很有名的超度公案:“貪心上師得黑馬,悲心扎巴得牛皮,超度亡靈得酸奶。”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到。超度時,修法者的發心非常重要,關係到超度能否成功,而亡者家屬的供養也很重要,不論供養多少,關鍵是使得修法上師與亡者結上緣分,從而順利超度。

四、如法放生的重要性:
放生的信眾越來越多,隨之引發的問題也越來越多。大家放生的時候,要端正發心,要想著利益這些眾生,願它們能夠究竟解脫而放生。不應當總想著對自己、親屬的好處而放生。

放生也需要以智慧攝持。現在很多人放生,不加審查抉擇。往往買了一大批魚類,往海裡、河裡一倒就萬事大吉。應當瞭解一下這些魚適不適合在此處放生,此處的河流能否承載這批魚類。有人放生不考慮這些,魚類並不適合這個地方,強行放生,導致魚類大量死亡。

另外,有些生物不適合放生,比如有毒的生物。有人居然購買大量毒蛇在山裡放生,給周圍居民造成很大的麻煩,這就是沒有智慧攝持的放生造成的問題。這樣放生給周圍民眾造成很大困擾,使很多人認為放生、信佛是不好的。這樣過失就很大。因此請大家放生時務必注意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鄔金恰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